
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: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首要任務。近年來,重慶能源投資集團遵循“四個革命、一個合作”能源安全新戰略,擬培育四個千萬級規模產業的目標(其中電力裝機規模1000萬千瓦),快速推進集團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。在重慶能源集團統籌部署及重慶能投渝新能源公司的直接推動下,重慶能投清潔能源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公司)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,構建新發展格局,如一臺四輪驅動的賽車,沖刺在新時代的跑道,闖出了綠色發展的新路徑,為高質量發展助力續航。
改革車輪: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
改革是發展不竭的動力源泉。公司于2014年8月正式成立,下轄6家企業,參股2家企業。公司以培育“西部一流清潔能源企業”為目標,堅持黨對企業的全面領導,持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,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,突出“優存量、拓增量、挖潛量”主旋律,探索改革發展新途徑,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活力。
公司部分水電站發電運行
2014年以來,公司以巨大的勇氣持續深化改革,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作為企業革故鼎新的突破口,形成七個方面45項改革任務清單方案,目前已完成42項整改內容。重點強化內部管控,增收創效著力提升;加強預警研判,各類風險有效化解;深化企業改革,經營機制愈加健全;全面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管理;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配置,健全公開、平等、競爭、擇優的市場化招聘制度;深化企業內部分配制度改革,建立健全按業績貢獻決定薪酬的分配機制,實行全員績效考核,建立健全工資內外收入監督檢查制度,明確考核結果應用規則。今年以來,大力實施人員改革分流216人,員工隊伍從2018年末872人減至574人。
一路改革創新,公司管控體系更加科學,運營效率顯著提高,員工隊伍更加穩定,企業競爭力、創新力、控制力、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,連續應對能源市場波動、新冠肺炎疫情反復、高溫極端天氣的嚴峻考驗,截至目前,公司資產總額68.05億元,較成立之初增長18.04%,累計利潤突破10億元,充分體現了企業改革成效。
項目車輪:儲備高質量發展實力
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。為了做優、做大、做強清潔能源產業,公司加快推進水、風、光、儲、燃機及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項目開發和運營管理,著力形成能源產品多元、立足重慶、輻射周邊、面向全國、緊跟“一帶一路”的產業布局,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儲備實力。
公司參加城口縣“云簽約”活動分會場,簽訂坪上光伏項目合作開發協議
作為轉型發展“主力軍”的清潔能源公司,強力推動生態優先、節約、集約、綠色低碳發展,派出多個專業工作組,發揚“三千精神”,擼起袖子加油干,奔赴市內各區縣及市外進行清潔能源資源摸底、調查、獲取,論證項目40多個,與10多個區縣成功簽訂新能源項目投資開發協議,協議裝機規模566萬千瓦,現有建設項目2個。成功參股云陽垃圾發電項目;完成云陽高陽鎮光伏項目、萬州李家坪風電項目投資建設的內部程序;完成銅梁燃機發電項目、彭水馮家蓋風電項目、奉節甲高光伏項目、萬州光伏項目等內部立項;對城口、開州、巫山等地風電項目進行風資源探測;正積極爭取武隆新規劃風資源開發權;獲得忠縣抽水蓄能項目開發主導權,正在負荷中心周邊開展抽水蓄能項目選址;正全力爭取石柱、云陽、巫溪、巫山等地的風資源和壁山、大足、潼南垃圾發電特許經營權等,水、風、光、儲能、燃機、生物質發電的產業格局已具雛形。
目前,公司電力權益裝機容量78.79萬千瓦,與成立時相比,提升16.31%,其中,水電70.32萬千瓦,風電8.47萬千瓦;脫硫石粉年生產能力210萬噸,實現了從小到大、由弱到強的涅槃變化,為賦能重慶能源保障發揮突出作用。
安全車輪:提升高質量發展內力
安全是企業發展的底線和紅線。近年來,公司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,全力打造本質安全型企業,不斷深化安全治理體系建設,持續優化安全監管體制機制,強化安全風險防控,加強應急能力建設,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向好,疫情防控到位有效,公司榮獲“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單位”,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內力。
公司開展安全誦讀競賽
近年來,公司把創本質安全型企業作為頭號工程。堅持“建體系、提素質、強保障、嚴履職、控現場、創本質”的安全方針,全面壓實安全責任,深化“雙控”機制為抓手,以推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為契機,以每季度安全主題活動和季度安全競賽為載體,以鐵的意志、鐵的手段、鐵的紀律、鐵的措施抓安全監管工作,強力推進“五自、五重”管理及安全標準化建設,推行“兩單兩卡”,工作票合格率、隱患消除率、隱患整改率均達到100%。僅2021年,安全投入592萬元、公司級安全培訓172次、企業級安全演練27次。全面提升了安全生產管理水平,多年來,未發生輕傷及以上安全事故,未發生一起非計劃停運事故,實現了安全“零”目標,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。
創新車輪:推動高質量發展動力
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。公司以打造“智慧電廠”為突破口,聚焦技術創新、價值創造、能力提升,不斷完善技術創新制度體系,探索“構建完善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”試點課題,建設完善電力運行實作培訓基地、風機大講堂、創新工作室等3個技術創新平臺。截至今年,共開展技術創新20項,有11名職工在集團工種狀元賽中獲獎,3人獲得狀元稱號、4人獲得市級勞模榮譽、1人獲得市能源產業工會“最美產業工人”提名獎、蒲葉林風電場榮獲“5A級風電場”佳績、公司獲得“中國能源企業信息化管理創新獎”,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動力。
圖片重慶5A級風電——美麗如畫的蒲葉林風電場
近年來,公司持續在“智慧電廠”系統工程方面發力。各生產單位在無人介入的條件下,自動獲得電站運行數據和設備健康狀況信息,以電站設施可靠性和電網運行安全性為中心,準確地滿足流域水情和電網負荷調度要求,實現電站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最優,從而達到可靠、安全、高效、經濟運行的目標。公司成功建設并投入使用“應急指揮中心”,該系統可以對分布13個區縣的11座水電站、36臺水電機組、9座水庫、9條河流、1個風電場和41臺風電機組進行全面智能管控,并使其全部達到“無人值班(少人值守)”條件。僅2021年,確立科技創新項目5項,投入資金950萬元,涉及區域電站智能集控運行自動化元器件升級與更新、水庫精準調度優化研究、風電投運后的影響研究等項目。以所屬企業豐都公司為例,通過智能化集控,各水電站每年可節省人力成本300萬元;蒲葉林風電場在蓋下壩水電站實施遠程控制后,年可節約人力成本40萬元左右;所屬巴山公司4座梯級電站從原來共需配置運行人員50人,在集控后減少運行崗位14個,提高了安全管控能力,夯實了科技興企、強企的堅實基礎。
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,公司秉承優良傳統,創造出時代的佳績;展望未來,公司將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擘畫的宏偉藍圖下,擔當起綠色發展的歷史使命,抓住集團改革重整的機遇,堅持全面從嚴治黨,以提高能源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,著力補齊資源環境約束、質量效益不高、人才隊伍薄弱、關鍵技術缺乏等短板,培育清潔能源領域新技術、新產業、新業態、新模式,努力打造西部一流清潔能源企業,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,點燃綠色發展“四輪驅動”引擎,踔厲奮發、勇毅前行,譜寫新時代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新篇章。